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18 22:47:01
“我們的統計是,AI會取代8500萬個崗位,但是同時,技術進步以及機器與人勞動關系的變革會在未來創(chuàng)造9700萬個新崗位?!备堕L文說,與其擔心AI會代替人類,不如關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技術的進步,未來人力會遠遠不夠。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星
4月17日,2024年IT市場年會在京召開?!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邚默F場獲悉,本屆年會以“智引前沿 數造未來”為主題,共設1場主論壇和人工智能、網絡安全、金融科技、工業(yè)控制系統4場分論壇。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yè)發(fā)展研究院院長張立為大會致開幕詞。他表示,2023年,以生成式AI為代表的IT技術引發(fā)了智能時代的新革命,成為推動千行百業(yè)應用創(chuàng)新的動力之源。“人工智能+”為發(fā)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實融合指明了新路徑。“人工智能+”行動的目標就是要積極應用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賦能,提高實體經濟的效率,推動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為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帶來新產業(yè)、新模式、新動能。
賽迪顧問總裁付長文在會上發(fā)表了《重構重塑 智變未來》主題演講。他提到,圍繞Chat GPT,虛擬數字人借助AI,成為2023年最火熱的主播。人形機器人有了AI的加持,擁有了最強大腦,不僅有自主行為,還能跟人類進行智能交互,這一切就表明我們正在加速進入一個智能化的時代。
付長文表示,在智能化浪潮下,社會節(jié)奏、就業(yè)也在發(fā)生變化。“國家對數字化職業(yè)作了分類,我們列了97個數字化職業(yè),覆蓋了一產、二產、三產。”他說,數字化崗位、智能化崗位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大家很擔心AI是不是會取代人類。無疑,AI肯定會在某些領域替代一部分人。
“我們的統計是,AI會取代8500萬個崗位,但是同時,技術進步以及機器與人勞動關系的變革會在未來創(chuàng)造9700萬個新崗位。”付長文說,與其擔心AI會代替人類,不如關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技術的進步,未來人力會遠遠不夠。
“算力一直是制約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付長文提到,“東數西算”實施兩年多以來,中國的算力發(fā)展很快,兩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5%,現在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guī)模超過80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guī)模居全球第二。
“但是這里面還有結構的問題。”他舉例說,比如算力結構的不平衡。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和行業(yè)、企業(yè)數字化不斷推進,對智算中心的需求越來越大。他提到一組數據,2022年智能算力的缺口是52.6%,2023年已經達到78.4%,算力結構的不平衡對智能算力需求的缺口在擴大。
又比如算力區(qū)域的不平衡。雖然我國整體算力有很大增長,但是區(qū)域結構上還存在不平衡,東部區(qū)域的算力需求占全國的85%,供應只有全國的70%,還有15%的缺口。
再比如算力成本不平衡。一是芯片,芯片供不應求,導致生產成本與銷售價格都水漲船高,以華為為例,華為GPU(圖形處理器)芯片價格從7萬元漲到了12萬元,2024年華為GPU芯片產能約為幾十萬片,但訂單已經超過百萬片,供不應求。二是算力設備漲價20%,英偉達GPU服務器價格甚至是普通服務器的20倍。三是算力的租賃成本,很多中小企業(yè)沒有充足的資金購買算力,只能采取租賃方式,由于供給不足,算力的租賃成本上升了200%。
這三個問題有不同的解決辦法。付長文提到,一是通過建設智算中心解決算力內部的不平衡問題。二是算網一體化,通過跨節(jié)點算網,把全國算力資源統籌起來進行調配,打破區(qū)域的不平衡。三是政府給予一定補貼。“我們相信這些措施如果加快落實,算力不平衡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