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2 23:16:12
每經編輯|鄭直
經歷過一個“史上最長春節(jié)假期”之后,各單位已經陸續(xù)開始復工復產。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一家超市的員工張某舉報家人感染了新冠肺炎。
據江蘇衛(wèi)視報道,2月11日,正在超市上班的張某突然接到妻子打來的電話,稱女兒在家好像發(fā)燒了,他立即向主管請了假回家。回家后,在夫妻倆細心照顧下,女兒的病情很快好轉。
此時的張某有些疲憊,想到第二天還要上班就覺得心煩意亂。“怎么才能不上班還不被扣工資呢?”突然,張某想到,現在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如果女兒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自己就需要被強制隔離,這樣就不用上班了。
視頻來源:荔枝新聞
次日一早,張某打電話給主管,謊稱女兒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病例,已經被醫(yī)院隔離。蒙在鼓里的主管向超市相關負責人匯報后,立即要求張某在家休息,自行隔離觀察,避免與他人接觸交叉感染。同時,安排超市內與張某有過接觸的員工回家隔離。
視頻截圖
隨后,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公安分局斜塘派出所民警和社區(qū)工作人員上門核查。張某又讓妻子謊稱自己和女兒被醫(yī)院查出患上新冠肺炎。得知該情況,民警很重視,立即向領導匯報,同時對張某一家三口近期密切接觸人員等相關信息進行詳細排查。
警方調查發(fā)現,張某和妻子所反映的情況與事實有出入,而且張某一家近期并未去過湖北,也沒接觸過其他有可能感染的人員。經衛(wèi)生防疫人員對張某全家進行病毒篩查,最終證明他們并沒有感染新冠肺炎。據此,民警將張某帶回派出所進一步調查。在證據面前,張某承認自己謊稱家人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是為了想居家隔離,不用上班還能正常拿工資。
視頻截圖
日前,張某因虛構家屬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事實,導致其工作的超市多名員工被居家觀察,擾亂了超市正常經營秩序,被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10日。
辦案過程中,民警了解到張某的妻子雷女士無業(yè),而且要獨自照顧2名幼女,18日下午,斜塘派出所民警帶著水果、牛奶等物品對其家人進行了慰問并給與幫助。
疫情防控期間造謠傳謠,最高可判刑七年!
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間,謊報相關信息,無疑會給防疫工作帶來巨大困擾。據湖北日報援引專家分析,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疫情期間造謠傳謠最高可判刑七年!
中國衛(wèi)生法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衛(wèi)生法學會副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醫(yī)藥衛(wèi)生管理學院樂虹教授指出:
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明確了突發(fā)疫情期間嚴打的20類30個罪名犯罪行為,其中就包括“編造與突發(fā)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有關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此類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二款規(guī)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突發(fā)公共事件應對法》第五十四條的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編造、傳播有關突發(fā)事件事態(tài)發(fā)展或者應急處置工作的虛假信息。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的規(guī)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如果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構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依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人人共同營造科學防治、理性應對的社會氛圍,就是對疫情防控的最大支持。
截至2月22日21:55,新冠肺炎確診76396例,死亡2248例。
關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疑問,每經疫情智能機器人7*24小時為您解答↓↓↓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
江蘇衛(wèi)視、荔枝新聞、湖北日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