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8 09:26:22
每經編輯|趙云
在舉國上下共抗疫情之際,一些人卻隱瞞接觸史,不但耽誤自身病情確診和治療,還致使不知情的接觸者成為無辜受害者,給社會造成了巨大危害。
7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對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法規(guī)和決定的各類法律責任作了規(guī)定:
明確了個人有隱瞞病史、重點地區(qū)旅行史、與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史、逃避隔離醫(yī)學觀察等行為,除依法嚴格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外,有關部門還可以將其失信信息依法歸集到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并采取懲戒措施。
不過,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這里的“征信黑名單”與我們常說的“個人征信報告”其實有所不同。
2006年3月,經中編辦(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作為直屬事業(yè)單位專門負責企業(yè)和個人征信系統(tǒng)(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又稱企業(yè)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運行和維護。
個人信用報告是個人征信系統(tǒng)提供的最基礎產品,它記錄了客戶與銀行之間發(fā)生的信貸交易的歷史信息,只要客戶在銀行辦理過信用卡、貸款、為他人貸款擔保等信貸業(yè)務,他在銀行登記過的基本信息和賬戶信息就會通過商業(yè)銀行的數據報送而進入個人征信系統(tǒng),從而形成了客戶的信用報告。
個人信用報告中的信息主要有六個方面:公安部身份信息核查結果、個人基本信息、銀行信貸交易信息、非銀行信用信息、本人聲明及異議標注和查詢歷史信息。
資料圖(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上海市新規(guī)中提到,失信信息依法歸集到的“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則屬于“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的一部分。
中國公共信用信息系統(tǒng)主要任務是依據國務院《征信業(yè)管理條例》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2014-2020年》規(guī)定,統(tǒng)一負責全國個人和企業(yè)征信系統(tǒng)的建設、運行及管理。負責向社會提供公眾信用信息查詢服務、政府監(jiān)管部門信息發(fā)布服務、征信服務機構信息審批發(fā)布服務、中央公共信息數據交換服務。
公示系統(tǒng)由個人征信系統(tǒng)、企業(yè)征信系統(tǒng)、金融征信系統(tǒng)、社會征信系統(tǒng)、公共征信系統(tǒng)五部分組成。
圖片來源: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官網
對于企業(yè)來說,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平臺有兩個用途。首先,在選擇合作伙伴之前企業(yè)可以先來公示系統(tǒng)查看一下這個企業(yè)信用怎么樣,有沒有欠款記錄,有沒有投訴記錄,還款能力如何,可信度咋樣等等,這樣做可以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風險。
其次,在招聘高管等重要人才的時候也可以到公示系統(tǒng)來查詢應聘者的個人信用記錄,以防應聘者提供虛假信息、隱瞞不良記錄。
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平臺除了面向企業(yè)、商家和網店,還能惠及個人用戶。當你去一家企業(yè)或商家或網店購物、或應聘時,老板往往會把他的企業(yè)說的天花亂墜,但是應聘者并不知道這個企業(yè)的實際情況。此時也可以來公示系統(tǒng)查看企業(yè)、商家和網店信息,保障自身利益。
此前,中國青年報發(fā)起了一項投票,超過8.6萬名微博用戶參與投票并進行討論。調查顯示,91.0%的受訪者明確支持把隱瞞接觸者納入征信黑名單。
不少微博用戶對于隱瞞接觸史的行為感到氣憤,直言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危害了公共安全,“一個人隱瞞不報,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遭殃”,“應該提高隱瞞接觸者的犯錯成本”。
有網友直言,將隱瞞接觸者納入征信黑名單算輕的,如果是故意隱瞞,涉及的不僅僅是信用的問題。
據新華社2月7日報道,近日,部分人員刻意隱瞞情況,拒絕隔離治療,致使病毒傳播擴散,危害公共安全。各地公安機關高度重視,迅速立案偵查。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故意或者放任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危害公共安全的,應當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公安機關將堅決依法嚴厲打擊此類違法犯罪行為。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y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防控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任何人都應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對明知已感染或可能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要主動報告,及時就醫(yī),接受治療,自覺隔離,切實對自己、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負責。
據@濰坊公安 通報:2月3日,濰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依法對故意隱瞞旅行史和接觸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張某芳立案偵查。
公安機關通報中透露,按照疫情防控規(guī)定,有關部門嚴密排查,已對與其接觸和相關的某某附屬醫(yī)院68名醫(yī)務工作者和某某花園小區(qū)、某某帝景小區(qū)、某某4S店等49名人員,全部實行隔離觀察。
公安機關認為,張某芳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目前,張某芳已被采取相關措施,并隔離收治。
此外,青海西寧、廣東汕頭、江蘇無錫、浙江義烏、天津、江西贛州等地也曝出部分人謊報、瞞報行程或病癥,拒不配合隔離、觀察的案例。
警方呼吁,當前正處于抗擊疫情關鍵時期,公民應嚴格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切勿為了一己私利,以身試法。
一名微博用戶表示,扭轉部分人對疫情的漠視,調動全民參與疫情防控的積極性,需要法律發(fā)揮警示作用,懲戒違法行為,需要知識來發(fā)揮科普作用,消除恐慌和歧視,需要每一個人拿出誠信和責任感,建立社會信任,守望相助,一起等待勝利的來臨。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新華社、社會公共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官網、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官網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