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4 16:57:00
每經編輯|每經實習記者 段思瑤
每經實習記者 段思瑤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編輯 楊翼
4月2日,工信部對揚州亞星、桂林大宇、上海萬象、唐鴻重工、唐山亞特等5家汽車生產企業(yè)下發(fā)行政處罰決定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該行政處罰決定書除要求這5家企業(yè)停止生產和銷售違規(guī)型號汽車產品外,還將進行為期6個月的整改,在整改期間暫停所涉企業(y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新產品申報資格。處罰的原因,主要為轉向力、內飾材料燃燒速度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今年1月份處罰山東凱馬汽車和山東唐駿歐鈴汽車兩家企業(yè)后,工信部第二次向汽車企業(yè)開“罰單”。
違規(guī)車型多為商用車
根據(jù)工信部披露的信息,揚州亞星生產的型號為YBL6121H1QP的客車在轉向助力失效時,轉向力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桂林大宇生產的型號為GDW6117HKE1的客車在轉向助力失效時,轉向力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內飾材料垂直燃燒特性的燃燒速度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上海萬象生產的型號為SXC6891G5的城市客車問題主要為座椅面料水平燃燒速度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
此外,唐鴻重工XT5310GJBT530E型號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和唐山亞特TZ5317GJBZG8E型號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則是因為側傾穩(wěn)定角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被開“罰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被處罰的5家企業(yè)中,揚州亞星即亞星客車(600213,SH)是A股上市公司,唐鴻重工(836734)是在新三板掛牌的公司。被處罰的涉事車型主要以商用車為主。
行政處罰決定書發(fā)布后,記者向亞星客車董秘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詢問,企業(yè)方面是否已經停止銷售所涉車型,對方表示,“不太清楚,整改也只是對車型的整改,并不涉及生產線。”
隨后,記者又致電了唐鴻重工董秘張賢志,對方同樣對工信部的行政處罰決定表示不清楚,隨即以在外地出差為由掛斷了電話。
部分涉事車型仍在銷售
記者通過查閱上述5家車企的官網發(fā)現(xiàn),此次工信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涉及的車型均已在公司官網“消失”,但記者從一些經銷商處了解到,部分涉事車型仍在各地銷售。
“GDW6117HKE1型號客車有貨,還在正常銷售。”桂林大宇負責陜西地區(qū)銷售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亞星客車負責北京地區(qū)銷售的一位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YBL6121H1QP型號客車是我們2014年上市的一款成熟產品,一直在銷售,但這段時間因為公司的排產期緊張,8月左右才能提車。”
記者了解到,亞星客車此次遭處罰的YBL6121H1QP型客車屬于大型客車,是亞星客車銷售的主力車型。亞星客車2017年12月的產銷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該公司累計銷售客車5742輛,同比下滑5%,其中,大型客車4422輛、中型客車1213輛、輕型客車107輛。
上述亞星客車負責北京地區(qū)銷售的負責人還透露,“YBL6121H1QP這款柴油客車之所以提車時間要等這么久,是因為要等排產期,公司現(xiàn)在都在集中精力造新能源汽車,柴油車產期都往后放。”
記者了解到,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xù)火爆,目前,很多商用車制造企業(yè)都把目光鎖定在新能源業(yè)務的拓展上。
“商用車雙積分目前正在研討當中,這應該是很多客車企業(yè)紛紛轉戰(zhàn)新能源的主要目的。”一家商用車企業(yè)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不過,隨著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逐步退坡,和2018年《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的實施,新能源商用車,特別是新能源客車企業(yè)面臨的壓力比以前要大。
對此,有業(yè)內觀點認為,在此背景下,一些此前銷量不大、技術實力不強的車企轉戰(zhàn)新能源領域是否能借此實現(xiàn)轉機,還有待后續(xù)觀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