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 2012-09-29 20:07:28
有關專家認為,亂象“餅”生背后,是月餅“太忙”、傳統(tǒng)“太閑”,導致了小小月餅意義超載、重負難堪,折射出的不僅是文化之惑,更是現(xiàn)實之惑。
怪象之二:“社交餅”盛行,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
“吃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吃”是人們對那些消費動輒數(shù)百元、數(shù)千元包裝豪華的月餅禮品的一種調侃。好好的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為何總會出現(xiàn)這種庸俗的怪現(xiàn)象呢?
“不管多少錢一盒的月餅,除了包裝盒不一樣,里面全都一樣。外面一層薄皮,里面黏糊糊的一大坨餡料,甜得發(fā)膩。”一位市民說。記者在南京隨機采訪了十幾個市民,其中中秋根本不吃或只嘗一個的占受訪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
除了感覺不好吃、不想吃,還有些人表示吃不起。記者走訪南京多家超市發(fā)現(xiàn),蘇果、家樂福、沃爾瑪?shù)瘸械暮醒b月餅價格從近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單價算下來,最便宜的也要10元一塊,最貴的則要上百元一塊。“也就送禮才買這么貴的。”有市民一邊選購一邊說,“這哪兒是吃月餅啊,簡直就是在吃錢!”
月餅脫離食品,變身為錢,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近兩年已有多家銀行推出了“金月餅”、“銀月餅”。在南京工商銀行某網(wǎng)點看到,“月餅“上繪有明月、荷花、仙鶴等吉祥圖案,并配有“團團圓圓”、“平平安安”、“鶴壽延年”等字樣。最貴的一套兩枚50克的金月餅售價高達47620元,最便宜的一枚銀月餅也要850元。
“月餅花樣再多都不是問題,問題在于消費它們的是誰?,F(xiàn)狀是一些月餅早已偏離了食物的范疇,成為拉關系走后門的‘鋪路餅’,甚至是權錢勾兌的‘腐敗餅’。”南京大學社會學專家周曉紅表示,歸根結底,月餅之所以成為人們的社交道具,背后是人情經(jīng)濟在作祟,是社交心理的異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